
“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止病毒”,“我们呼吸的氧气来自植物”,“婴儿的性别是由父亲决定的……”您能说出这些观点是对还是错?这些问题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每个人的科学素养。
最近,启动了第11个中国公民的科学素养调查。那么,评判公民的科学素养的标准是什么? 6月22日,记者采访了省级科学普及中心主任张新华。
“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是衡量个人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进入新时代的人来说,提高科学素养不仅可以改善个人生活质量,而且还使我们更加客观地和理性地对待问题,并应用科学方法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张新华说。
在专业调查中,专家主要使用公民科学素养指标来反映群体公民的科学素养发展水平。它由六个维度组成,即知识和能力。在正常时期,我们判断公民是否具有科学素养通常是指他是否符合“理解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方法”和“理解科学和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的标准。
其中,了解科学知识意味着公民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科学和技术概念和原则,理解了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科学和技术常识和术语,能够理解流行的科学文章,解释基本科学现象,并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理解科学方法意味着公民可以使用科学方法来判断和处理各种事务,包括能够使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来做出决策,参与社会事务,熟悉,掌握,掌握并能够处理科学信息资源,并能够在社会生活中确定科学问题。
了解科学和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意味着公民具有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态度,包括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概念;当面对各种社会现象(例如公众舆论的影响和宗教影响)时,他们可以从事实中寻求真理,遵守真理,反对迷信并抵制盲目服从。在处理日常工作和紧急情况时,它们具有严肃,客观,公平和务实的科学态度。
“这种共同的199流行病是对公众科学素养的重大考验。我们可以在对抗流行病的战斗中取得如此高效,全面的结果,这与整个人民的科学素养的迅速提高相距甚远。” Zhang Xinhua说,作为现代公民,只有具有基本的科学素养并提倡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我们才能正确理解世界,更好地将生活价值与社会发展融合在一起,并实现人民的全面发展。 (记者尹江)